中华龙鸟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美颌龙类。和大多数美颌龙类一样,中华龙鸟的体型十分娇小。依据正型标本估计,它的体长约为1米左右。中华龙鸟在发现之初由于身披丝状羽毛,一度被认为与鸟类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被认为是解决鸟类起源的关键物种。不过以现在的相关研究来看,中华龙鸟所属的美颌龙类是手盗龙形类中最为原始的一支,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即便如此,中华龙鸟的发现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它是第一件被报道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它使古生物学家逐渐意识到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也可以拥有鸟类的特征。
早期对于中华龙鸟的体色研究主要是基于简单的形态观察。最开始注意到的是中华龙鸟的尾巴上有明暗相间的条带。2002年北美古脊椎动物年会上的一项报告认为这些明暗相间的条带代表了中华龙鸟生活状态下的颜色。这一结论后来得到了更现代化的研究方法的证实。2010年的一项研究在一件未正式描述的中华龙鸟标本(IVPP V 14202)的羽毛印痕中发现了黑素体。研究人员借此推测中华龙鸟尾巴上颜色较深的位置附着的羽毛为栗褐色。2017年的一项研究重建了中华龙鸟全身的颜色分布,并重建了中华龙鸟的三维模型。研究人员模拟了不同栖息地的光照条件,来研究在哪种栖息地环境下中华龙鸟的体色能够达到最好的反荫蔽效果。结果发现,中华龙鸟的体色在开放的环境下能够取得最好的保护色效果。这一研究也显示了严谨的体色复原有利于人们认识灭绝物种的栖息环境。
所有中华龙鸟的标本的外表面都覆盖有一层表皮衍生物。大多数文献会把它解释为纤维状的原始羽毛。羽毛印痕在头的后半部分,颈部,背部,腰带和尾巴的背腹侧都有分布。还有一些羽毛印痕则分布在右侧肱骨的后面和右侧尺骨的前面。纤维状的羽毛结构可以在标本的颈部和背椎的背侧,以及尾巴的背负两侧看到。一小撮羽毛印痕保存在左侧肋骨附近。羽毛印痕距离骨骼化石的距离大约与存活时的肌肉组织和表皮总厚度相当。这种纤维状的羽毛质地较为柔软。单个的纤维状羽毛比较细窄,粗的直径约为0.2毫米,细的直径约为0.1毫米。一些分布在肩膀位置的羽毛更粗一些,直径可以达到0.3毫米。
上一篇:探索“鸭嘴龙”的奥秘——恐龙世界中的佼佼者
下一篇:没有了